各单位、各部门: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投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推进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根据《广东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奖励办法(修订)》的相关规定,学校组织了广东理工学院第六届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工作,经成果人申报、各部门推荐、教务处形式审核、专家组论证评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等程序,共评选出第六届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
现将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3月25日至2025年3月31日。在公示期间对拟获奖成果有异议者,须以书面形式向教务处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由本人亲笔签名。对超出公示时间和未按上述规定提出的异议不予受理。联系人:陈殷宁,联系电话:0758-8387256。
附件:广东理工学院第六届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名单
广东理工学院教务处
2025年3月25日
附件
广东理工学院第六届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人 | 成果所属部门 | 获奖等级 |
1 | 应用型本科院校标准化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魏 嫚、韩 燕、李文全、张 倩、 陈晓黎、叶雅婷 | 经济管理学院 | 特等奖 |
2 | 教赛融合·竞赛引领·以体育人:“学练赛育”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杨 波、王群英、王 盈、郭 峰、 王安大川、刘鹰、焦健华 | 体育学院 | 特等奖 |
3 | 三阶四融: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赛案例 双驱”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林显宁、徐礼金、梁玉英、向志华、 杨 泽 | 信息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4 | 学科交叉融合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赵 燕、龙凤好、梁燕瑜、盛 洁、 郑春晓 | 会计学院 | 一等奖 |
5 | 需求引领+产教互融+多元协同的机械工程卓越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黎志勇、杨 斌、庞小兰、王鹏程、 陈木荣 | 智能制造学院 | 一等奖 |
6 | “理实・事艺・研创”深耕设计类人才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 张高美、文 雅、农旭安、何惠倩、 董兵兵 | 艺术设计学院 | 一等奖 |
7 | “双向赋能、三维协同、四位一体”全域系统化赋能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陈彩云、刘 婷、文 雅、张祥爱、 黄若飞 | 艺术设计学院 | 二等奖 |
8 | 文化浸润﹒实践驱动﹒数智支撑:构建外语学习新生态的探索与实践 | 吕丽红、黄庆斌、王泽熙、黄柳燕、 吕 媛 | 外国语学院 | 二等奖 |
9 | “六对接、‘1'模式、六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 构建与实践 | 陈木荣、刘香萍、张俊林、陈惠敏、王鹏程、陈殷宁 | 教务处 | 二等奖 |
10 | 产教融合、四位一体、多元协同—汽车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庞小兰、杨 斌、黎志勇、梁晓亮、 潘石峰 | 智能制造学院 | 二等奖 |
11 | “思政启智 开放共享 赛教融合”《机械设计》 课程建设与实践 | 覃羡烘、李 俏、高志远、李家学、 赵莺慧 | 智能制造学院 | 二等奖 |
12 | 基于“两性一度”金课建设的“机械制图与 CAD”课程混合式教学创新与实践 | 冯丹艳、杨 斌、黄小娣、覃羡烘 | 智能制造学院 | 二等奖 |
13 | 数智赋能、多维创新:软件工程“三阶递进”的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 郭 锐、林显宁、彭守镇、李清霞、 李小莲 | 信息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4 | 混合式教学模式驱动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 实践 | 吴丽丽、梁慧仪、欧丹丽、韩盼盼、 罗秋云 | 经济管理学院 | 二等奖 |
15 | 基于POA的综合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 刘 宁、王泽熙、慕容玉贞、陈 羿、 沈屹文 | 外国语学院 | 二等奖 |